帅旗飞扬风火山——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况成明
文章来源: 时间: 2014-05-23 浏览次数: 0

况成明,学院86届毕业生,原中铁建二十局集团公司青藏指挥部指挥长,现为中铁二十五局副局长。“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青年贡献奖”获得者,青海省劳动模范、“十一五”创新立功先进个人,铁道部“火车头奖章”获得者。

有“世界第一高速”之称的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,全场长1338米,轨面标高海拔4905米,全部位于永久冻土层以内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,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。青藏铁路开工之前,西方媒体预言,青藏铁路过不了风火山。因为风火山就是一座冰山,在冰山上打隧道根本不可能。因此风火山隧道被列为青藏铁路全线重点工程之首。

况成明就是时任中铁二十局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的指挥长,是他破解了这个冻土隧道世界级难题。破解了风火山低压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这个世界级难题。并提前十个月使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,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不渗不漏的精品工程。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。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。

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,温家宝总经理宣布况成明获风火山隧道工程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。2002年评为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。2003年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建功立业劳动竞赛中名列第一名。况成明受到胡锦涛总书记、黄菊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。2003年6月8日曾培炎副总理作出批示:“全体青藏铁路建设者,要学习况成明同志不畏艰险,勇于创新,关心群众,大公无私的精神。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,一展新时代铁路建设者的风貌,夺取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胜利。”

敢闯生命禁区,破解高原低压、缺氧世界级难题

青藏铁路第七标段,风火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高隧,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35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。这里年平均气温-7℃,冬季最低气温-41℃。大气压只有55kPa,仅为平原地区的50﹪;氧分压低于生命极限,空气含氧量比人类生存的最低极限还低0.13kPa,这对参建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,被誉为生命禁区。

况成明说:“要想打通风火山隧道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。由于高寒缺氧,400名职工刚上线时,高原病发生率很高,每天门诊人数平均达到59人。因此解决缺氧问题,是保证工程顺利推进的前提。”

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初期,各实施单位都为职工订做了背负式氧气瓶,但背负5公斤重的氧气瓶增加了职工负担,氧气瓶的容量也不能满足施工人员队氧气的需求。况成明深感修建青藏铁路决不能再走传统供氧的老路。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况成明在隧道施工前夜不能寐,苦苦寻求新的更为实用的供养办法。这年7月份的一天,北京科技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到风火山推销小型制氧机。

况成明劈头就问:“多大的?”“只能供一个人使用。”“有没有更大的?有没有能给生个隧道施工人员供氧的?”“没有,全世界都没有。”况成明琢磨:原理都一样,小的能生产出来,大的为啥就不行呢?他立即找来项目总工程师任少强和党委书记陈文珍商量,三人一拍即合,他们大胆提出在风火山建设制氧站的创意。

这一想法得到北京科技大学刘应书教授的支持。况成明调集二十名科技精英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专家,组成现场科技攻关组,夜以继日,反复论证,精心制定设计方案。他们结合隧道施工需氧的实际情况,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压吸附,高原低气压直接解吸的变压吸附制氧工艺和“隧道掌子面弥漫供氧和氧吧车供氧的新方法”。经过二百余次试验,3个月后,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在风火山正式投入使用。

这样他们把两个大型制氧站,安置在隧道进出口两端,从两头向施工的隧道内进行24小时弥漫供氧,加上洞内安装氧吧车,职工随时可以到车内吸氧,因此较好的解决了施工人员缺氧的难题。这样使隧道内氧气含量达到平原地区的70﹪左右,施工环境相当于下降了1000米高度。

采取弥漫式供氧,大大提高了生产力,原来隧道掘进每天为2-3米,后来隧道掘进每天可达到5-8米。他们还在洞中安装了移动式氧吧车,职工工作疲惫时随时可以到氧吧车内吸氧休息,有效保障了施工工人的生命安全。

制氧站每台每小时可产氧气24立方米,可以保证职工每天最少吸氧2小时。职工高原病发病率因此下降了44.1﹪。这项“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、供氧系统研制与应用”的科技成果,填补了世界高海拔制氧技术的空白,并很快在建设全线推广使用。

敢闯世界冻土隧道施工禁区,破解高原隧道冻土施工,冻土热融滑塌与浇铸混凝土温度太低影响养护的世界级难题

2001年10月18日,风火山隧道打响第一炮,炸出的弃渣几乎全是冰块,含土量仅为15﹪至20﹪。因为隧道的地质结构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,以及饱冰土层、原始冰川、裂缝冰、砂岩及泥沙互层、融冻泥浆等病害性地址。隧道冻土最厚达150米覆盖层,最薄处仅8米,工程难度之大,前所未有。

这样的地质条件一直是隧道施工的禁区。隧道施工“掘进容易,支护难”,特别是冻土隧道施工支护、衬砌更难。况成明尝试着让施工人员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,没有成功。高原冻土施工的关键在控制温度:温度低了,混凝土无法凝固;温度高了,围岩又会遇热融化,造成洞壁滑塌。这是个非常棘手的技术难题!

况成明带领科技人员昼夜蹲在掌子面上进行实地考察,吃住在隧道,掌握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。在高原受强烈紫外线照射,他的眼睛患上了严重的角膜炎,双眼红肿得像熟透的桃子,实在睁不开,施工人员就向他口述现场情况,他边听边琢磨。经过反复的实验和对观测数据的分析,终于找到了快速封闭岩围的最佳温度参数。

况成明大胆决策,投资数百万元,与我院共同研制了两台大型隧道空调机组,把洞内温度控制在正负5摄氏度以内,既防止了冻土隧道因热融而导致塌方的可能,又解决了因洞内温度低、混凝土不能正常养生的质量隐患。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。

在风火山隧道施工中,他和多家科研单位合作,相继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、冰岩光爆、含土冰层热融控制与喷护等20多项世界性高原冻土施工方面的重大科研难题。

2002年10月19日,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。风火山隧道施工期间,未发生一起塌方和安全质量事故,其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施工难题,被中国工程院等权威单位评为2002年全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。

以人为本,身先士卒,在世界屋脊创奇迹

况成明:“认识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,保障职工健康就是保障生产力”。针对风火山严重缺氧,投资一千多万元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制三座高原大型医用制氧站。有效保障了施工人员安全。为减轻劳动强度,不惜重金购置高原大型机械,实现机械化作业,建立4小时工作轮休制。所以这项工程下来,未发生高原病死亡事故,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也得到有效控制。

况成明在工作中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率先垂范。上场之初,他率领先遣小组,忍受着强烈的高原反应,4次顶风冒雪徒步考察风火山地区36公里的施工地段,每天工作的深夜。在这一个月里,他多次因高原反应和疲劳过度昏倒在工地。每次醒来,他马上拔下针头赶往工地。由于对施工管段了如指掌,他主持指定的风火山隧道、北麓河厚层地下冰路基试验段的施工组织方案,得到专家们的很高评价。

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紧、任务重,中铁二十局使全线唯一采用“一级管理”的单位。况成明说,这样可以节约成本,使指挥部每个部门始终处于精干高效、协调运转的良好状态,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。况成明因连续疲劳,他的高原反应越来越严重。工地医院院长丁守全说:“他的体重下降了20公斤,血压严重失常,始终处于55-80mmHg,经常靠吸氧、打点滴和大剂量吃药支撑。”

他的妻子得知他身体不好,从陕西咸阳专程来工地探望,没想到自己却病倒在格尔木。况成明得知后,匆匆下山与妻子见了一面,然后委托其他同志照看,第二天又满怀愧疚的急忙赶回工地。家中70多岁的老父亲因病住院,非常想念儿子。但施工任务紧,他未能满足老人在病中的愿望,叮咛兄妹精心照顾,只好每天晚上从工地打电话来安慰老父亲。“作为儿子难以尽孝、作为丈夫难以尽职、作为父亲难以尽责,这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,但为了青藏铁路建设,我认为很值得。”况成明如是说。

况成明对自己严格要求,对他的下属同样也是严格管理。2001年6月20日他带着队伍来到风火山后,第二天一早他还躺在床上因高原反应剧烈头疼,突然有七名职工也因高原反应提出下山。在他再三劝说下,都不起作用,执意要走。最厚况成明说,下山可以,但是按规定药熄工(解雇)。况成明给每人发了一个氧气袋,挥挥手,七名职工乘车而去,但是他的眼睛却湿润了,况成明说:“该走的走了,不走留下来的是好汉,我们要无愧于风火山。”

版权所有 2013-2016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: 石家庄市四水厂路18号
邮编: 050041 Tel: 88621114 技术支持 载驰科技